关于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 第119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3-10-09
索引号: 011158671/2023-26754 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襄阳市司法局 公开日期: 2023-10-09
标题: 关于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 第119号提案的答复
文号: 主题词:
生效时间: 终止时间: 来源:

祝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普法宣传教育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我局对您提出的建议高度重视,认为十分符合当前农村普法工作现状,加强和改进这项工作十分必要。

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胡勇同志领办此件,签批要求市司法局、市农业农村局做好此项工作。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红斌将办理此件作为结合大调研工作的重要课题,先后多次深入农村地区开展督办指导。市司法局结合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各部门普法责任清单将农村普法纳入其中,强化部署,紧盯短板,压茬推进,有利促进农村普法工作提档升级。现答复如下:

一、科学谋划,统筹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将统筹谋划落实“八五”普法规划,作为扎实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总抓手。一是高位推进。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印发了《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并将其纳入全市法治建设考核重要内容,分值比重20%。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襄阳市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细化牵头单位、责任单位,明确7个方面25项重点工作任务,从多方面强化基层法治建设。二是明确要点。围绕突出政治引领、明确工作重点、紧抓重点对象,制定了全市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细化了16项重点工作任务,对“加强村民法治宣传教育”专门部署。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一村一法律顾问”、分层分类分众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教育等工作进一步明确。三是细化责任。市直和各县(市、区)均制定了年度普法责任清单,其中,市直清单细化了12条共性普法任务目标,并对全市89家单位分别制定个性普法清单,其中,明确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等部门的农村普法主体责任,细化了普法路径。大力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实现行政村有学法用法示范户50%的目标,构建了上下贯通的农业农村普法工作机制。

二、分层递进,加大重点对象普法力度。一是突出农村老年人防诈宣传。围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这一主线,制订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宣传方案,召开打击整治养老诈骗新闻发布会,《讲法说理》广播电视节目开办“养老反诈”法律知识讲座,受众达15万人,发动全市2678个村(社区)近2万名网格员全面开展入户宣传,共开展主题宣传活动731场次。二是突出农村留守人员权益保护普法宣传。围绕留守儿童、妇女、孤寡老人等群体,持续推进“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社区(村)干部”结对帮扶,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服务,“希望家园”“爱心妈妈”等群体组织开展活动800余场次,受益人数达4.3万人次。三是突出文化惠民普惠式普法宣传。全市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活动2000余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2万余场,让基层群众在文化享受中接受普法教育,文艺工作者团队每年创作排演一批普法曲艺、歌曲、小戏等文艺节目,深受群众欢迎。每年“宪法宣传周”汉江沿岸灯光秀和市区1000多台公交LED字幕,照亮城市夜空,并向手机用户发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宣传动漫视频及文字。

三、紧盯关键,大力推进基层法律服务。一是拓展基层阵地,优化农村法律服务。市、县两级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0个,设立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04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2653个,基本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实体平台的全覆盖,便于农民就地及时获得法律服务。二是优化服务方式,提升农村服务质效。全市10个法律援助机构均开辟老弱病残、农民工、军人军属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实行优先办、重点办、快速办,推行经济困难承诺制、点援制和行动不便人员上门服务,为特殊群体办理法律援助案件7500余件,提高群众服务质效。三是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大力开展助力农民工讨薪活动、留守老人、儿童维权服务活动等,助力农村农民维权。安排律师在12348法律服务热线轮值,解答市民法律咨询1.8万余人次;选派优秀律师进驻12348中国法网,在线解答法律问题1.5万余件,已成为群众身边家喻户晓的“免费法律顾问”。四是发挥“一村一法律顾问”作用。通过与基层法律服务所签订《农村法律顾问合同》,采取多元推进的工作方式,建立了覆盖全市各行政村的法律顾问网络,全市2270个村法律顾问合同签订率100%,一村一法律顾问微信工作群实现全覆盖。

四、夯实根基,深入推进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围绕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建设短板弱项,精准施策、靶向发力。一是筑牢基层基础。明确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担任法律明白人属于志愿服务,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可结合实际,给法律明白人发放一定的工作津贴。积极参与“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我市宜城市鄢城街道办事处宋玉社区等8个村(社区)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二是深入基层调研。印发开展“法律明白人”工作情况调研和抽查的通知,先后前往襄城区、南漳县、宜城市、枣阳市、谷城县,深入6个乡镇、16个村,实地查看、开展座谈,全面了解“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的情况,有力的解决了“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中的问题,目前,全市法律明白人11323人,覆盖率达100%。

三是注重考核督办。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吉虹带队视察我市“八五”普法中期工作,将农村普法工作纳入视察内容。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第三次会议,评议包括农业农村局在内全市36家市直执法部门“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情况,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组长陈剑同志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守法普法工作

下一步,我局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原则,持续将农村普法作为全市普法重点工作,努力营造同频共振的浓厚法治氛围。一是发挥普法志愿者作用充分发挥专家学者法律工作者、普法志愿者作用,以宣讲习近平法治思想为重点,推动各地各单位深入基层开展法治讲座、培训等活动。二是加强普法队伍培训。开办“2023年全市‘八五’普法骨干培训班”,进一步提升全市普法工作者的法治意识和能力素养,适应新时代法治宣传工作新要求。三是总结、推广“法律明白人”工作经验。及时总结法律明白人的成功经验、特色亮点,挖掘选树先进典型,及时报道工作动态和成效,宣传法律明白人先进事迹,营造全社会关心、理解、支持、参与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