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第79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2-11-23
索引号: 011158671/2022-35037 分类: 司法
发布机构: 襄阳市司法局 公开日期: 2022-11-23
标题: 对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第79号建议的答复
文号: 主题词:
生效时间: 终止时间: 来源:


贺小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农村普法工作力度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局对您提出的建议表示肯定,对于关注我市农村普法工作表示感谢。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 科学谋划,统筹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将统筹谋划落实“八五”普法规划,作为扎实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总抓手。一是高位推进。在全面总结我市“七五”普法工作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谋划“八五”普法,市委、市政府转发了《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市人大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规划、决议中明确“加强乡村(社区)干部群众法治教育”“推动普法与基层治理有机结合”。二是明确要点。围绕突出政治引领、明确工作重点、紧抓重点对象,制定了《2022年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明确5大项23条重点工作任务,要求“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主题活动,推动宪法进农村”“深入开展助推乡村振兴普法主题活动”“强化农民工法治宣传活动”“做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实施‘法律明白人’工程”。三是细化责任。市直和各县(市、区)均制定了年度普法责任清单,其中,市直清单细化了12条共性普法任务目标,并对全市86家单位分别制定个性普法清单,将“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持续开展‘法律七进’、以案释法等活动,充分利用宣传日(周、月)、法律法规颁布实施日、纪念日等特殊时间节点,面向社会集中开展专题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纳入共性普法目标。四是制定方案。出台《襄阳市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7个方面25项重点工作任务,从多方面强化基层法治建设。与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印发《襄阳市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目标任务、认定标准、工作措施,有针对性地构建上下贯通的农业农村普法工作机制。

二、夯实根基,深入推进基层普法依法治理

推动普法与基层治理有机结合,着力打通普法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一是强化工作经费保障。将普法专项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并按要求足额及时拨付到位,全市普法专项经费约3000万,其中,市司法局年度普法专项经费82万。将“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明确担任“法律明白人”属于志愿服务,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可结合实际,给“法律明白人”发放一定的工作津贴。二是充实基层普法力量。扎实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制定了《襄阳市“法律明白人”培养实施方案》,明确每个行政村村民小组和每个社区网格至少培养1名“法律明白人”,逐步实现村(社区)全覆盖,形成培养机制规范、队伍结构合理、作用发挥明显的“法律明白人”工作体系,目前,全市“法律明白人”10691人。普法志愿者队伍127个,市、县、镇、村四级普法联络员覆盖率达100%。三是筑牢法治文化阵地。通过示范引领,在全市形成了争先创优的基层法治创建良好氛围,目前,全市打造法治文化阵地469个,13个村(社区)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浕水法治文化公园等32个单位被命名为“省级法治文化示范点”,1001个村(社区)被表彰为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东津新区西岗社区等9个村(社区)被表彰为省级“法治建设示范村(社区)”。

三、抓住关键,加大重点人群普法力度

(一)扎实开展主题普法活动。开展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主题普法活动,动员全市各地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推动民法典贯彻实施。1月至今,全市共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主题活动1100余次,宣传覆盖人数70余万人。以“民法典进农村”作为重点,联合市农业农村局、樊城区司法局在樊城区太平店镇高田村,举办民法典宣传月启动活动,邀请了法律援助律师、公证员为村民答疑解惑,现场发放了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倡议书、民转刑以案释法读本等法律读物2000余份。在每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中,全市普法骨干齐动员,深入乡村向广大群众普及法律知识,“面对面”的解答村民法律咨询。

(二)广泛开展线上普法活动。围绕百姓热切关注的新闻事件,打造电视普法栏目《议事说法》15期,每期在襄阳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5次,收到了良好的反响。在襄阳广播电台等媒体开办《讲法说理》栏目,组建20名律师参与的嘉宾团队,每周一、三、五做客直播间,分析热点案例、解读法律法规,答复听众咨询,回应群众法治需求。联合襄阳广播电视台举办“法治政府建设知识网络有奖竞答”活动,活动参与人数达15万余人次,为示范创建营造了良好舆论环境。利用“襄阳普法”公众号常态化向公众推送法律条文、以案释法案例、法治动漫微视频、法治实践动态等内容,共推送信息1456期6000篇,实现新媒体普法和群众法律需求的有效衔接。

(三)精心打造特色普法活动。扎实开展普法文化惠民活动,上半年,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活动600余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万余场,让基层群众在文化享受中接受普法知识。将普法文艺节目纳入全市文艺作品创作整体规划中,每年创作排演一批普法曲艺、歌曲、小戏等文艺节目,如反映基层社会治理的襄阳花鼓戏小戏《情醉清凉河》、湖北越调大戏《良知作证》、曲艺节目《我们说说监察法》等,深受群众欢迎。宜城市开展了“巡回审判月”集中巡回审判活动,巡回审判“大篷车”开到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以实实在在的鲜活案例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法律就在身边。保康县围绕重要节点,出动普法“大篷车”深入11个乡镇开展“移动式”普法和文艺汇演活动,通过视频音频和文艺节目让老百姓以更生动活泼的方式了解法律。

下一步,我局将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原则,持续将农村普法作为全市普法重点工作,努力营造同频共振的浓厚法治氛围。一是加强普法讲师团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家学者、法律工作者、普法志愿者作用,组建“八五”普法讲师团,以宣讲习近平法治思想为重点,积极深入基层参加各地各单位的法治讲座、培训等活动。二是增强普法队伍业务能力。拟于7月,市司法局开办“2022年全市‘八五’普法骨干培训班”和“2022年全市‘法律明白人’培训班”,进一步提升全市普法工作者的法治意识和能力素养,适应新时代法治宣传工作新要求。三是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及时总结培育“法律明白人”的成功经验、特色亮点,挖掘选树先进典型,及时报道工作动态和成效,宣传“法律明白人”先进事迹,营造全社会关心、理解、支持、参与“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